欢迎光临晋中市人民防空办公室

人防业务

您的位置: 首页 >人防业务>详细内容

人防业务

毛泽东与防空洞之缘

来源: 发布时间:2018-12-26 阅读: 【字体:

飞机的发明,使战场跃上天空,来自空中的威胁就像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在人类的头顶,防止空袭,保护生命财产安全,便成为人类永恒的主题。纵观近现代战争历史,空袭都是首当其冲,并且贯穿始终、影响战局,斩首攻击更是首选。毛泽东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的生命安全尤为重要,回顾毛主席走过的革命道路,一路上他与防空洞结下了不解之缘。

早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的住所旁通常都要挖一个藏身洞,可以防炮弹,也可以防空袭。19312月第二次反“围剿”期间,为了防止蒋介石的飞机轰炸,红一军团指示红军学校工兵连,在毛总政委的住所旁挖个防空洞,确保毛总政委的安全。命令下达后,工兵连的战士们按照毛总政委的身材挖了个比较深的防空洞,好让毛总政委舒服而又安全地在里面掩蔽、办公和休息。为了使防空洞更厚实、更保险,战士们还加强了洞内的支撑,并把洞顶的泥土铺了一层又一层。

当毛总政委了解到有的工兵战士对成天同石头疙瘩、黄泥块了打交道,捞不着仗打有情绪时,就来到施工现场,给大家讲《西游记》里白龙马的故事。毛总政委说:“白龙马就是海底的小白龙,虽然本领小小,却心甘情愿变成白马,驮着唐僧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取回真经,使唐僧师徒立地成佛。白龙马这种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的精神,足值得学习的。依我看,你们工兵也应该做红军的一匹骏马,驮着革命走向胜利。”从那以后,工兵战上就以做革命的“白龙屿”为己任,胸怀远大的革命理想,扎扎实实遂行作战工程保障,一步一个脚印地驮着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白龙马”精神,后来确立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的“兵种精神”。

延安时期,为了保护党中央的安全,朱德、彭德怀电令刘伯承等“拟从太行山抽工兵两个连回延安,愈早到愈好。”两个工兵连到延安后,主要任务就是为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打窑洞、挖防空洞,保护首脑机关的安全。防空洞大都与窑洞连在一起,在窑洞里工作生活的首长,一听到警报,就可以直接进入防空洞隐蔽。

毛主席的窑洞就是和防空洞连在一起的,他的办公桌侧面就是防空洞的入口。开始,防空洞的入口没有遮挡,时间长了毛主席感到肩、背、腰不适,经医生诊断和现场分析,确定足防空洞里吹出的凉气所致。警卫人员便安了个门把洞口挡上,需要时再打开。此事毛主席印象很深,后来他曾以此举例说明一些深奥的事理。194221日,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的演说中,在谈到我们党内还存在一些党风、学风、文风不止的问题时,就用防空洞里的阴风来形象地比喻党内的不良作风。他说:“这些作风不止,并不像冬天刮的北风那样,满天都是。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现在已不是占统治地位的作风了,这不过是一股逆风,一股歪风,是从防空洞里跑出来的。(笑声)但是我们党内还有这样的一种风,是不好的。我们要把产生这种歪风的洞堵死。我们全党都要来做这个塞洞工作。”

西柏坡时期,蒋介石加强了对我中央机关的轰炸,为了确保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安全,每到一处都挖防空洞。1948411日,毛泽东一行来到河北省阜平县晋察冀军区所在地,此时,太行山脚下的城南庄便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

518日上午,有一架国民党空车的飞机在城南庄以北的沙河一带活动,引起了聂荣臻的警惕。那时候,敌机飞来飞去是常事,要在以往,他不会太在乎,可是毛主席在这里,他必须格外警惕。不一会,两架国民党空军的飞机就飞临城南庄上空。意识到大事不好的聂荣臻,立即向毛主席的房间跑去。此时,习惯于晚上彻夜办公的毛主席正躺在床上休息。聂荣臻急切地呼唤道:“主席,敌机要来轰炸,请你快到防空洞去!”可是,醒来的毛主席却坐在床上不愿意离开,还风趣地说:“不要紧,没什么了不起,无非是投下一点钢铁,正好打几把锄头开荒。”见毛主席不愿意走,警卫员想起了彭德怀的话:“在危急的情况下,不管主席同意不同意,你们把他架起来就跑,到了安全的地方再讲道理,主席是会原谅你们的。”于是,聂荣臻和警卫人员一起,一溜小跑用担架将毛主席抬进了房后的防空洞。毛主席刚到防空洞,炸弹就落了下来。敌机共投了4枚炸弹。其中一枚把毛主席住的房间门窗震飞,房里的两个暖水瓶炸碎,买来的鸡蛋也被震得稀巴烂。如果晚走一步,后果不堪设想。

在决定中国命运大决战的重要时刻,最高统帅部遭到了轰炸,这是极其严重的事件。很显然,这是蒋介石集团为挽回败局,精心策划的、针对毛主席的一次轰炸行动。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写道:“从轰炸的情况来看,敌人不但知道毛主席来到城南庄,还知道毛主席住的地方。所以,我怀疑有奸细。”那么,奸细藏身何处?有着何种身份?他怎样得到毛主席的行踪?尽管保卫部门做了大量调查工作,仍然没有丝毫进展。开国大典结束后,事情有了转机。公安人员在清理保定市敌特档案时,在一封电报中发现了刘从文的名字。刘从文,1939年参军,是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小灶司务长,他了解首长的活动。这个人被收买加入了特务组织。敌机轰炸城南庄,就是刘从文送出去的情报。1950928日,经过审判,刘从文和涉及此案的军统特务,被押送卢沟桥南侧刑场,执行死刑。

毛主席从西柏坡来到北京城,先是住在香山双清别墅。为了防止空袭,工兵某营奉命到北平香山,为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人修建防空工程。全体指战员感到莫大光荣,情绪高昂,工效日增,预计3个月的任务,仅用43天就提前完成。中共中央办公厅奖给该营“劳动创造一切”锦旗一面。工兵在香山双清别墅为毛主席修建的防空洞现已开放供人参观游览。

搬进中南海后,毛主席的住所附近也修了防空洞。刚开始施工的时候,毛主席来到现场,向正在施工的干部、战士热情招手,并问候他们说:“同志们辛苦啦!”后来毛主席又两次到施工现场看望干部战士,并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施工的全体指战员,与他们合影留念,这是对参加施工的广大官兵最高的奖励。

每到夏天,毛主席和党中央还习惯到华北某地集体办公休假,为了安全,也要修建相应的防护设施。1954421日上午11时左右,毛主席在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等同志陪同下,来到施工现场。营长刘文彬、教导员李振民迎接在营门口,他们向主席敬礼、问好,毛主席面带笑容,与他们一一握手。毛主席从工事里出来,与陪同人员站成横排,当摄影记者举起照相机时,毛主席发现工程指挥部的几位同志没有站过去,就向他们招手示意,指挥部的几位同志迅即跑了过去,站在横排的右端,同毛主席合了影。

照完相后,毛主席又兴致勃勃地走进工兵营营部。从墙上挂的一面锦旗上发现,该营是曾给自己挖过防空洞的部队,便风趣地说:“噢,我们是老朋友了”。接着毛主席又关切地询问施工部队的生活情况,他说,施工部队的任务重,战士们吃饱吃不饱?每天能吃上肉吗?体质如何?刘文彬一边回答问话,一边从墙上把食谱取下来,双手递给毛主席,主席看后微笑着点了点头。

毛主席还了解了一些机械的性能,然后又问:“机械够用吗?坏了能修吗?我们自己制造的机械好用吗?”刘文彬一一做了回答。毛主席看完机械还要去看看战士的住处。此时,陪同人员看了看表,已到下午3点,便对主席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于是,毛主席即登上汽车向住地驶去。毛主席这次视察整整四小时,详细察看了工程兵部队的工作和生活,这在主席视察部队的历史上是少见的。

为了确保毛主席回韶山居住期间的安全,工程兵在滴水洞也为他老人家修了防护工程,现已成了滴水洞的参观景点。

毛主席不仅注重国家的安全,还特别重视打起仗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他对人民防空作出过许多具体指示。

早在19562月,他在听取重工业各部门汇报时就说:“地下防空室,这笔钱不能省。”

19651月,他在听取长远规划设想时又提出:“老百姓怎么办?就是每个房子都挖个洞,自己挖,平时当仓库,藏东西,战时飞机来了当防空洞。” “有的地方,地下水位高,不允许挖得很深,能挖三尺就三尺,五尺就五尺。……今天挖一点,明天挖一点,就成了。当然,也要搞个计划,搞点简单设计,帮助解决点工具。挖出的土方如何处理,也得有个办法。一家挖一个洞可以,几家挖一个也可以,有什么了不起?!”这时有人提议先在北京试验一下。毛泽东说:“不!各大城市都开始搞。”

毛泽东还反复强调:“防空主要是群众问题。”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越来越严峻。1964年以后,苏联边防军便开始在边境地区寻衅滋事,制造流血事件。从196410月到19692月,苏联边防军在中苏边境地区,挑起各种边境事件达4000余起。196932日,苏联边防军在珍宝岛挑起了大规模武装冲突。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了自卫还击,给入侵苏军以沉重打击,保卫了祖国的领土主权。

珍宝岛事件后,苏联变本加厉地在中苏边境、中蒙边境增加兵力,集结了大量的坦克、飞机和导弹等先进武器,日标明显针对中国.到1969年夏,苏军在与我接壤的边境一侧调集了55个师的百万大军。我国也以沈阳、北京战区为重点,在东北和三北地区调动重兵防守,在中苏4000多公里的漫长边界线上,正规军加上生产建设兵团的总兵力达到近500万之众。

两国重兵在冰点下剑拔弩张,中国共产党及其领袖们不得不对发生战争的危险性作了更为紧迫的估计。在中共“九大”的政治报告上,写上了“准备同苏联美国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内容。备战不仅成为“九大”的议题,而且在其后,成了各项工作的指导方针。

1972年,毛泽东经常为中国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陷入长时间思考。在外患如此深重的背景下,一个国家将如何生存和发展。1966年他曾提出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口号,其含义第一是备战,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先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然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遇到荒年,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依赖国家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农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储备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

“备战、备荒、为人民”,主要还是立足于国内、立足于自身,号召全党要准备打仗、要准备度荒、要注意改善人民的生活。可是一个国家要生存要发展,不仅要搞好国防建设、经济建设,还必须考虑内外关系,确定一个大国防观,形成一个总体的国家安全发展战略。

究竟该如何概括这个战略,这个战略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毛泽东想到了朱元璋曾经采用的一个策略。

朱元璋是毛泽东尊崇的帝王之一,他在读冯梦龙《智囊》卷二十二《兵智部·制胜·孙膑》的批语中写道:“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

朱元璋很尊敬有学问的读书人,他懂得读书人能替人出主意,办事。要想建立好自己的基业,管好占领的地方,就非养上不可。因之,每逢占领一个地方,朱元璋必定访求当地的儒士,软的硬的方法都用,总之是非来不可,罗织在幕府里做秘书、顾问、参谋一类的工作,表现忠心的就派作地方的长官。在打下徽州时,老儒朱升告诉元璋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要他第一巩固后方,第二发展生产,第三缩小目标,长远打算。朱元璋采纳了朱升的意见,最后取得民心,得了天下。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短短九个字,阐明了一个新生政权的生存发展战略,高度概括、明白易懂。毛泽东反复玩味,眼睛突然一亮,似有所悟。我们何不仿其形式也提出个战略思想来。高筑墙,是讲防御、备战、增强军事实力。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防御工事已转入地下,不仅要挖洞,而且还要深挖,不仿叫作深挖洞。广积粮,是讲发展生产、增强综合国力、搞好战争储备,这三个字仍能准确概括搞好战争储备的意思,就借用。缓称王,是讲外交策略,要韬光养晦,等待时机。现如今,中国虽然国际生存空间越来越大,朋友越来越多,但不能称霸,要始终与第三世界站在一起,共同反对霸权主义。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涵盖了国防建设、综合国力、外交策略三个方面,把它作为一个国家的安全发展战略提出来,指导国家的长远建设,很有必要。想到这里,毛泽东立即让周恩来到菊香书屋,有要事相商。

周恩来最关心的是主席的睡觉,一见面就问:“主席昨晚睡得好吗?”

“大兵压境,哪还睡得着觉啊。”

“主席,从西方的报道看,勃列日涅夫集团有对我导弹基地作核手术的图谋……”毛泽东似乎有意要避开总理的这一话题。他突然操起茶几上的《朱元璋传》,用红铅笔敲了敲说:“朱元璋麾下有一个谋臣叫朱升,此人虽是秀才出身,却极富谋略。当年朱元璋打下南京及江浙一带重要城镇后,询问大臣如何成就霸业时,朱升献上九个字:‘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颇有远见。我把朱升的话略微改动一下,就叫‘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你看如何?”

谈天说地之间,毛泽东已把对苏联的陈兵百万、大兵压境的对策,用短短的九个字概括出来,这就是一代伟人高出同代政治家的那罕见的气魄和魅力。

周恩来不禁被主席的博学多才所倾倒。兴奋地说:“主席真是点石成金呀。主席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谋得全,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安全发展的大战略。提得好。建议主席把这个战略思想批示在中央即将下发的关于粮食问题的文件上,以便更好地指导当前的战备建设、经济建设和外交斗争。”毛泽东笑了笑说:“那好,听总理的。我这也是从故纸堆里受到一点启发嘛。”

就这样,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成为国家安全发展的战略思想,成为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尤其是深挖洞,迅速在全国大中城市展开,一场防护工程建设的人民战争在中国打响。(来自《中国人民防空》2015年第11期  作者 谭克明)